联系我们

电话咨询

咨询热线
苍鸾 18858073726

商务合作

返回顶部

动态资讯
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6万亿地方债,信号解读!
发布时间:2024-11-15
11月8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闭幕。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议案》(下称“议案”)的决议。

本次会议带来哪些财政新变化?

将带来什么影响?释放怎样的信号?

下一步财政政策有何考虑?

一组数据读政策

·6万亿+4万亿=10万亿

2024年开始,我国将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再加上这次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6万亿元债务限额,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元。

·3年

增加的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分3年安排,2024-2026年每年2万亿元,支持地方用于置换各类隐性债务。

·5年节约6000亿

这次置换,近三年密集安排8.4万亿元,显著降低了近几年地方需消化的隐性债务规模。同时,由于法定债务利率大大低于隐性债务利率,置换后将大幅节约地方利息支出。据估算,5年累计可节约6000亿元左右。

·2万亿

同时也明确,2029年及以后年度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万亿元,仍按原合同偿还。

图源:华创证券研报

财政四大增量政策中,12万亿元化债政策已经明晰,对市场来说至少是符合预期甚至超出预期。尽管其他三项财政增量政策未出,但已经“箭在弦上”,值得期待。

置换政策将产生什么影响

从政策效应看,此次置换化债能够发挥石二鸟”作用。

一方面,解决地方“燃眉之急”,缓释地方当期化债压力、减少利息支出。

另一方面,置换化债可以帮助地方畅通资金链条,增强发展动能。

·将原本用来化债的资源腾出来,用于促进发展、改善民生。

·将原本受制于化债压力的政策空间腾出来,进一步支持投资和消费、科技创新等。

·改善金融资产质量,增强信贷投放能力,利好实体经济。

新一轮财政政策释放的信号

稳定财政可持续性信号长期以来,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如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给财政的可持续性带来了不确定性。此次增加债务限额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表明中央对地方财政健康状况的高度关注。这是一种积极的财政整顿信号,意味着政府决心解决历史遗留问,避免隐性债务可能引发的财政风险,将地方政府的债务结构从不规范、高风险的隐性状态,逐步引导至更透明、更可控的显性债务框架内。

经济发展信心增强信号这一举措是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持。增加的债务限额意味着地方政府有更多的资金可以用于经济建设。无论是基础设施投资、产业升级还是公共服务改善,都能获得新的资金来源。这向市场释放出政府对经济前景有信心的信号,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鼓励企业增加投资和扩大生产,促进经济的良性循环。

下一步财政政策考虑

今年仅剩不到两个月,市场对财政政策力度不应只着眼于当前,更要放眼明年,甚至未来更长时间。而明年财政政策力度将强于今年,更有力度,以推动经济稳定增长。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上述会上表示,结合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施更加给力的财政政策。

● 一是积极利用可提升的赤字空间。

● 二是扩大专项债券发行规模,拓宽投向领域,提高用作资本金的比例。

● 三是继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

● 四是加大力度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扩大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品种和规模。

● 五是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加强对科技创新、民生等重点领域投入保障力度。

 

来源:财政部新闻办公室